浅谈县乡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2006-09-22 中国路桥网 佚名 11090

浅谈县乡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三者的关系

[摘要]简要叙述了县乡公路的建设、管理与养护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目前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这种关系,提出了“服务”的观点,力求探索出一条新的县乡公路发展理念。
关键词:县乡公路  建设  管理  养护  关系

    县乡公路是公路365JT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国、省道主动脉输送和汇集的任务,尤如人身体中的毛细血管一样,是各种人流、物流、信息流网络枝节和端点,县乡公路的整体状况与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县乡公路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设、养护和管理这三个方面。
    建设、养护、管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们知道,建、管、养这三者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它们结合起来统筹对待。这三者中,建设是先导,养护是保障,管理就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要通过建设来解决公路总量不足的问题,提高道路等级标准,构筑一个结构完善、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公路交通网络,使之不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要成为促进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催化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一条公路一旦建设完成,通过了竣工验收投入了运营,就要迅速地进行接养,通过对公路实施有目的的养护作业,使公路保持良好的365JT技术状况,保证公路的服务水平,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巩固了建设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投资的综合效益。管理行为从始至终贯穿在整个公路行为之中,从路网365JT规划、项目评审、工程365JT施工、竣工运营一直到养护管理,无时无刻不在依靠管理来实施。可以说,没有良好的管理就不可能有公路工作的协调健康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有机地结合和统一,不偏不废,才能保障县乡公路工作的全面进步。
    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
    当前中央提出要重视“三农”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这也是“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一个四通八达、迅速快捷的农村公路网络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各地都在紧抓机遇,大干快上,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正确处理建、管、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目前我们省对公路实行了分级管理,县乡公路(不包括重要县道)交给了交通部门进行管养,而这些道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道路等级和技术标准较低,使用状况较差,并且以前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自觉形成了“建设为主”的意识,忽略了县乡道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县乡公路“有人建,无人养”的局面,结果“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一旦公路产生了病害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公路的使用价值,这样的事例在县乡公路上可谓是“屡见不鲜”了。举个例子来说,建设和养护就好比是一个人的两条腿,缺少了哪一条腿人都不可能站稳,更谈不上跑(发展)起来,而管理就好似人的躯干,全面指挥和协调人的具体行为,离开了管理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办成。
    在现在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珍惜机遇,保持和发展农村公路建设的良好势头,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好先行,奠定基础,高质量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充分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促进农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在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我们应当主动把握公路养护工作的发展趋势,积极倡导养护新理念,牢固树立“建养并举”的指导思想,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合县乡公路养护的体制和办法。

    推进养护体制改革,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当前全国范围内的的公路养护体制都正在不断改革和深化,从总体来看,就是要打破原来的那种“小而散”的道班养护格局,重新进行人员和机械的优化组合,合并组建比较大的养护工区或是养护工程公司,扩大管养范围,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交通部已经出台了《公路养护市场准入暂行规定》和《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暂行规定》两项规定,从而规范和细化了公路养护方面的原来不甚明确的一些东西。从县乡公路的具体情况来看,与国、省干线公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县乡公路与国、省道相比里程长、分布广、路况差,如我市的情况,我市下辖三县一区,其中每个县区的国省道里程不过100多公里,而各县区仅县道里程就有300公里左右,不光里程比国省道多了一倍,而且这些县道纵横交错,分布在全县各处,形成了国省干线公路的补充和连接,因此国省道的那种由固定道班工人进行的公路小修保养工作(如日常保洁等)模式就不适应县乡公路。其次,由于国省道的交通量较大,所以一旦出现了病害,病害的数量和损坏程度都比县乡公路较为严重,这就为大面积的机械化养护提供了条件,而县乡公路由于交通量的原因,出现病害之后只要不听任其发展、加剧,能够做到勤修勤补,加强养护,往往就能保证达到甚至超过公路365JT设计寿命。再次,县乡公路由于在整个公路网络中所处的层次原因,决定了其建设标准只能是以三级路和四级路为主,因此无论是从路基路面宽度还是结构层厚度等技术标准方面都与国省道有着很大不同,从而使得县乡公路养护与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只能是采取日常养护、季节性养护和突击性养护相结合的办法。
    从目前的形式看,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是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可是到底怎么改、向哪改?暂时大家都还没有一套比较成熟和成功的方法,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要不断的去总结和探索,最终目的是要达到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养护制度和模式来。
    

[1][2]下一页


[NextPage]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三农”问题也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农业、农村的发展状况及农民收入增加的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公路交通工作尤其是县乡公路工作更是和“三农”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密不可分。从这个方面讲,县乡公路工作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公路通,百业兴”,没有一个良好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广大农村地区的全面小康是不可能实现的。县乡公路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建设“服务型交通”,为解决“三农”问题当好先行官。县乡公路工作从狭义上讲,是为在县乡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服务,为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服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从广义上讲,就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尤其是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不了“三农”问题,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每一位交通工作者都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好务,为全体人民群众服好务,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好务,这才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牢固树立了“服务”的意识,我们才能将县乡公路建设好、养护好、管理好,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剂,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上一页[1][2]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