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续1)

   2006-09-22 中国路桥网 佚名 4210

然而对软土的鉴别由于各省区各公路工程的软土成因不尽相同,故而其性质也千差万别,滨海、谷地、河滩、湖沼等各处辨别也应区别对待,不宜生搬硬套标准。因此我们对本路段的主要软基取样并作了试验,所得数据如下
桩号 深度(m) 天然含水量w(%) 天然密度ρ(g/cm3) 比重γ 液限wl(%) 塑限wp(%) 塑指  孔隙比e(%) 孔隙率n(%) 饱和度Sr(%)
K177+140 4 37.3 1.446 2.723 30.6 20.3 10.3 1.583 61.3 64.2
K177+140 2 39.7 1.357 2.723 30.9 20.5 10.4 1.799 64.3 60.1
K174+800右4米 2 48.5 1.186 2.723 45.1 26.7 18.4 2.404 70.6 54.9
K175+430左13米 2 50.4 1.118 2.681 59.8 32.2 27.6 2.606 72.3 51.9
DK0+370左1米 1 51.4 1.120 2.783 / / / 2.762 73.4 51.8
EK0+150右2米 1.5 59.4 1.018 2.591 46.5 29.2 17.3 3.057 75.4 50.3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律:
1. 一般天然细粒土的天然密度在1.60~1.75 g/cm3之间,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密度远小于土的天然密度1.60~1.75 g/cm3,所以对于同样的土质含水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土体干密度的减小。
2.液塑限的因素。由以上结果分析,液塑限对软基的断定并非必然的连系,事实上,在本工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高液限土(约为60%),并且用这些高液限土填筑路基,若处理得当效果也不错。当然了,高液限土(wl>50%)是一种不适宜材料, 击实试验表明液限大,最佳含水量也较大,自然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就会较小,一般高液限粘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55~1.65g/cm3。
3.孔隙比。孔隙比与含水量有较大的关系,其公式为e0=Gρw(1+w)/ρ-1
(式中:ρw为水的密度,G为土粒比重,ρ为湿密度,w为含水量)
其中若w较大将导致分母ρ较小,必然导致e0较大。事实上,软土的G并未见有特别之处,因此可以说w较大程度地决定了e0的大小。
本工程推荐使用荷兰轻型触探仪来鉴别软土,其构造如下图,
使用方法:开沟清表30cm厚之后的连续第3个晴天,现场测试地基,当满足Cu≥25Kpa时即位软土深度,软基探测每断面间距10米,布置5个测点,或以5mx5m方格网“十”字角点作为触点。该仪器应经过原状土试验,进行偏差校正,一般地
Rd=m2hN/(20(Ti+M)A)
Cu=0.02Rd
式中:Rd——动贯入阻力(Kpa)
Cu——不排水抗剪强度(Kpa),土的抗剪强度为τ=σּtgΨ+c, τ与作用在滑动面上的正应力无关,故记τmax=Cu。也有依据紧密程度取Cu=(0.02~0.033)Rd的
h——降落高度0.5米
20——贯入深度20cm
Ti——净重(限位器、导杆、探头、及杆件总和)。本试验室触探仪的Ti为8.35kg,若加杆每根2.45kg。
M——锤质量10.35kg
N——贯入每20cm的锤击次数
A——探头面积5cm2
    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荷兰轻型触探仪对较深软土的适应性并不太好,很典型的软基,若深度超过1.5米,荷兰触探仪就处于失效状态,因为软泥对探杆的吸附作用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
    另外还提出了钢钎插探的方法。该法很不实用,因为深度稍大(如1米),钢钎很难插进和拔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