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景观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2007-05-12 中国路桥网 佚名 9800

摘要: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道路景观影响评价发展状况和意义,给出了城市快速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针;结合常用的景观影响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工程实践中时间性、准确性要求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景观影响评价方法。在该方法中对指标的概念和标准化处理方法做了改进,计算函数更为实用和完备,并充分考虑了公众关注度的因素,体现了观念的更新。最后给出了对视觉影响的缓解措施和改进意见。?

  关键词:景观 视觉 环境影响评价??

  1、引言?

  城市快速路从20世纪兴起的城市化运动的产物,它是可以具有中央隔离带、多车道、控制进出口、全立体式交叉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

  [1]、快速路这种大型土建工程具有公共性、大规模、长久性、基础性等景观特点。

  [2]、因而除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还可能带来包括景观及视觉影响在内的其他影响。国外从60年代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景观影响评价,如美国1965年的《公路美化法》,要求政府政策中考虑“风景的价值”,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联邦机构决策时,运用适当的衡量美学价值的技术。??

  [3]、我国从90年代开始对景观影响评价进行研究,由于起步晚,虽然发展迅速,但基本是借鉴国外的方法,未能很好的结合中国的国情,未能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对道路景观影响评价的方法本身,国内大量文献均从道路使用者出发,着力研究周边景观对道路景观的影响。本文在对北京某大型快速路景观影响的实践过程中,对以往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风景景观工程体系的评价方法,对以往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完善,如增加了影响人口、公众关注度以及将快速路对周边景观影响和快速路对自身使用者的视觉景观影响共同考虑等,形成了较为简单有效的评价体系。

  2、景观影响评价的步骤?

  3、现状调查评价?

  3.1 调查范围?一般根据沿线的地理地形特征确定,以道路建设引起景观变化的范围作为基本调查区域。?3.2 调查内容?研究表明,我们所获得外界信息的90%以上来自视觉感受,而快速路的体量较大,为评价分析快速路景观影响,应着重调查识别周围的具象景观。

  4、景观影响评价?

  4.1 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对某些景观要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对那些构成景观特色、具有地区及区域性的独特景观所产生的微妙影响;对具有特殊价值的地点和具有高度景观价值的地方产生的影响。

  4.2 影响评价的方法?目前流行的景观影响评价方法很多,有景观美感文字描述法、景观印象评价法、景观心理测量评价法、计分评价法、平均信息量法、回归分析法、加权网络分析法、模糊集值统计法以及系统评分法等。

??[5]、一些专家将这些方法分为计值评价(定量评价)和优先性评价(定性评价)。实际评价中,两种方法经常交互使用、相得益彰。例如:在一般描述性方法基础上通过评分法或者问卷清单法而使评价过程和结果得到简化;一些主观性指标的分级计分需要通过描述性方法来实现。

  4.3 工程实践中使用的方法?基于工程实践中对准确性、操作性、及时性的综合考虑,可以在描述法识别敏感点的基础上,采用以下较为简单有效的指标评价方法。?

  4.3.1 景观影响因子描述 景观影响因子主要包括敏感度因子和协调度因子,其中敏感度因子包括影响人口、视频、醒目程度、相对距离和相对坡度五个影响因子。敏感度因子如下:影响人口:主要包括在该敏感点内活动的流动人口或固定人口。敏感点的影响人口越多,其景观影响的敏感度相应越高;视频:工程项目在某敏感点观景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越大则其景观影响的作用时间长,景观影响的敏感度就越高(或为周边景观在道路使用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视频这一景观敏感度因子,可以通过测定该敏感点内可观察到工程项目的面积与敏感点总面积的比值来确定??

  [6]、醒目程度Sc:某些独特的造型地貌,不同的景观元素边缘交错地带,都是较为醒目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醒目程度这一敏感度因子的等级及取值。相对距离Sd:工程项目相对于敏感点的距离越近,景观敏感度就越高。设定一标准距离,通过景观与观景者的距离和它的比较来确定相对距离的等级,依据这一等级可以确定相对距离这一敏感度因子的取值;相对坡度Sa:工程项目相对于敏感点视线的坡度越大,工程项目被看到的部位和被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敏感点可能受到的来自工程项目的冲击也就越大。可以通过设定一标准坡角,通过实际坡角与它的比较来确定相对坡度的等级,进而根据这一等级

[1][2][3]下一页


[NextPage]

$False$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