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速公路2001年沥青面层施工技术回顾与建议

   2005-11-06 网友推荐 赵亻黾 韩以谦 9410

1 概况
网易江苏省高速公路2001年沥青路面施工长度计282.34km,绝大部分下面层和全部中面层和上面层均为2001年施工。
中、下面层用集料全为石灰岩集料,个别标段填加了少量河砂,不加抗剥离剂。沥青为进口AH-70号石油沥青。上面层用粗、细集料为玄武岩集料,部分标段采用了辉绿岩集料,未掺加天然砂。胶结料分别采用了进口AH-70石油沥青和国内改性的SBS改性沥青,填加了氨类抗剥离剂,以提高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能。
填料全部采用石灰岩磨制的石粉,亲水系数在0.6~0.8之,回收粉尘不再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全部弃掉。SMA-13还采用了进口优质木质素纤维。
针对沥青路面面层施工而修订的《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下面层和中面层施工指导意见》、《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上面层AK-13A型和SMA-13型路面施工指导意见》和《江苏省高速公路改性沥青AK-13A型和SMA-13型路面施工指导意见》,对提高沥青面层施工水平,确保沥青面层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 2001年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所采取的新技术措施
为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技术水平,2001年沥青面层施工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措施。
2.1 提高原材料部分指标的技术标准,加大原材料质量检测频率
(1)粗集料:石料压碎值从不大于28%提高到不大于24%,进场粗集料每500T检测一次。
(2)细集料:砂当量控制在不小于70%,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宜不大于12.5%,细集料线200T检测一次。
(3)填料:亲水系数从小于1提高到应小于0.8,每50T检测一次。
(4)沥青:含蜡量从规范规定不大于3.0%提高到不大于2.0%;薄膜加热试验后15℃的延度不小于10cm;动力粘度(60℃)不小于180Pa.S。针入度、延度、软化点三项指标规定每年沥青检验一次,并留样备检。
路用集料实行市场准入制,省高指检测中心和省高指委托有关单位不定期的对原材料质量进行飞行检查。
2.2 增加面层厚度,优选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
为适应超重车辆的行驶,将中面层厚度从5cm增加到6cm;为提高沥青面层的均匀性,使面层厚度与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公称最大粒之比,中、下面层不小于2.6,上面层不小于3.0。下面层厚7cm,为改进型的AC-25I型;中面层6cm,为改进型的AC-20I型;上面层4cm,为AK-13A型或SMA-13型。并铺筑了近30km的Superpave路。
2.3 加大压实功能,提高压实度标准
为加大沥青面层的压实功能,压实标准采用双指标控制,以马歇尔试件密度为标准的压实度从不低于96%提高到不小于98%;以最大理论密度与标准的压实度不低于93%,即路面空隙率控制在3%~7%范围内。比国外标准2%~8%上、下限范围各缩小了一个百分点。
2.4 全面提高面层的均匀性,大大减少面层的离析
针对施工中面层离析主要采取了如下技术措施:
(1)采用了沥青面层结构厚度与沥青混合料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之比不于2.6~3.0类型的沥青混合料;
(2)局部调整矿料设计配比,适当增加中等颗粒的比例,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使其误差在规定范围内;
(3)沥青混合料拌和必须均匀;
(4)防止沥青混合料在装车和运输中发生离析;
(5)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推铺,避免摊铺机模横向布料过宽而发生离析,做好纵向接缝,前面摊铺机的铺面边缘应为斜面,不摊成垂直面。
(6)注意摊铺机接料斗的操作程序,每车料摊铺后是否拢料应以不发生离析为原则,但每车卸料时,摊铺机料斗刮料器上应尚有一定厚度混合料时即卸料;卸料时汽车车箱应渐渐提升,不可一次提升到顶;
(7)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状态;熨平板和夯锤的激振强度应适宜,使铺面达到80%~85%的压实度,各块熨平板的激振强度应均匀一致;
(8)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内沥青混合料的充满度应均匀一致,并应将布料器用沥青混合料埋至2/3以上;
(9)每天起步前熨平板应预热至80~100℃以上,螺旋布料器内均匀布满沥青混合料以后再起步。
2.5 严格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对于每台沥青混合料拌和机,都严格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试拌试铺等三阶段做好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首次采用改进的AC-25I型级配和改进的AC-20I型级配,小于4.75mm部分较规范值偏粗,在规范中值偏下,以提高混合料嵌挤作用。
2.6 适当提高沥青用量
为提高沥青面层的密水性能,改善路面的粘结性和对水的稳定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油石比较设计油石比一般增加0.1~0.2个百分点。
2.7 提高沥青混合料部分性能指标的技术标准
沥青混合料生产检验中马歇尔试件空隙率由3%~6%减小至3.0%~4.5%;浸水残留稳定度从大于75%提高至大于85%;沥青混合料生产检验油石比与施工采用的允许误差从±0.3%提高至 -0.1%到+0.2%;矿料级配与生产标准级配的允许差值:≤2.36mm从±6.0%提高到±0.4%,≥4.75mm从±7.0%提高至±5.0%。
2001年采用的AK-13抗滑型结构,试件成形从两面各击50次改为各击75次,马歇尔试件空隙率从规范的4%~10%降低至3%~4.5%范围内;路面施工中,通过提高碾压功能,使面层空隙率达到3%~7%的要求。
2.8 认真做好试铺路面
各施工单位均应先在主线外试铺,成功后再移入主线试铺,合格后写好试铺总结,才能正式施工沥青面层。
2.9 改变路面基层结构
部分高速公路变更了路面基层结构,将原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改为水泥稳定碎石,提高了路面基层的早期强度。
2.10 三层沥青路面当年完成
为确保三层沥青路面层间的连续性,2001年起强调三层沥青路面层当年一气呵成。并规定每层铺筑前,均洒布粘层沥青,以提高层间结合能力。
3 对2001年施工沥青面层的评价
2001年施工的沥青路面面层,由于技术措施得力,因此面层的质量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标准。某些指标超过了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面层均匀、密实、平整、美观。主要情况简述如下。
3.1 级配:级配除个别点出界外,基本满足要求。
3.2 油石比:除个别路段用油量偏低外,各面层油石比满足要求。
3.3 马歇尔试验:抽检路段马歇尔试验各指标基本满足要求。但空隙率指标较难控制。上面层空隙率易偏大,中下面层空隙率易偏小。
3.4 车辙试验:从室内试验结果看,各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都满足规范要求。
3.5 水损害:从室内试验结果看,各混合料基本满足规范水损害要求。个别段落上面层冻融劈裂试验、T283试验指标偏小。
3.6 厚度:从现场取芯结果看,大部分段落的各层厚度代表值能满足要求。
提高面层的均匀性、密实性和在保证抗滑要求前提下的不透水性是2001年度铺筑沥青路面面层3个基本特点。2001年建成通车的282公里高速公路质量等级均为优良,路面质量在“九五”的基础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4 沥青面层施工中存在问题
4.1 面层偶有局部离析现象发生
从抽检结果看,2001年施工路段表面离析现象比以前大为减少,只有极个别路段发生局部离析:(1)上面层每台摊铺机的中缝及两台摊铺机接缝部位仍有明显痕迹,或有渗水现象。(2)中面层接缝部位也有明显痕迹,个别路段条带离析较为明显。(3)在每层开始施工时或临近结束时,易出现面层局部离析。
4.2 面层压实度不够均匀
从现场取芯结果看,各段落压实度代表值基本能满足省高指要求,但有个别测点压实度稍低,多在靠近中央分隔带和硬路肩处,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达不到93%的要求。
4.3 原材料质量不够稳定
原材料的主要问题是:(1)粗细集料粉尘颗粒含量有时超标,大多是在集料加工过程或集料储运中二次污染形成的。 (2)同一品牌的抗剥离剂包装不同时其内部材料质量差异较大。 (3)某些料厂石灰岩4#料(2.36mm~0.15mm)偏粗,小于0.075mm的粉尘颗粒又偏多,至使混合料级配中0.6mm、0.3mm、0.15mm等筛孔通过量偏小。 (4)中、下面层集料在面层施工碾压时有被压碎现象,其原因是集料压碎值偏大。(5)路面集料来源不一,有混杂现象,导致级配不稳。
5 对沥青面层施工中一些问题的讨论与建议
针对2001年沥青面层施工的实践,提出2002年路面质量控制要点。
5.1 关于面层的均匀性
提高路面面层均匀性的主要途径是消除沥青混合料离析。对于离析目前尚无良好的测试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指标,主要还是依靠肉眼观测判断,主观性较强,且对小粒径混合料难以判别。交通部公路所沈金安研究员推荐了几种质量控制方法,值得借鉴:(1)施工过程中采用远红外温度探测仪检测路面的温度差异不超过20℃。(2)用核子密度仪检测密度不超过0.075g/cm3。(3)构造深度的上限值与平均值指之比不超过1.5。建议在我省高速公路路面建设中试用。5.2 关于沥青面层压实度指标与标准
从2001年起,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要求沥青路面马歇尔压实度大于98%且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为93%~97%。从实践来看,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施工中压实度用双指标控制是比较科学的。按96%的压实标准,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必须不大于3.2%才能满足路面空隙率不大于7%的规定;如果VV=6.0,则VL=9.76,路面具有这么大的空隙率显然是不行的。2001年度 面层压实度标准K0=98,马歇尔试件空隙VV=3.0~4.5,要求路面空隙率VL=3~7是完全合理的。但对于中下面层,当空隙率约为3.5%时,由于压实度要求较高,检测中马歇尔压实度不易满足要求,或超密现象较多,因而造成的集料压碎现象也较为严重。因此,建议对于压实度要求改为:试件空隙率小于等于4%时,马歇尔实度大于97%且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为93%~97%;试件空隙率大小4%时,马歇尔压实度大于98%且最大理论密度压实度为93%~97%。
5.3 关于面层级配
对于上面层,填加矿粉量较多,尤其是SMA级配矿粉需要量达10%左右,一只矿粉添加罐难以满足要求,建议增加矿粉添加设备。
对于中下面层,由于石灰岩强度相对较小,本身粉尘含量较高,加上堆放、运料期间装载机的碾压及拌合过程中集料间互相磨损,使集料中<0.075mm颗粒含量较多。为此,省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一直强调拌合楼的除尘能力要强。但拌合楼的除尘能力过大,又会造成部分较小颗粒尤其是0.15~1.18mm颗粒同时被除去,级配难以控制。为此,建议:(1)加强石灰岩4#料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控制。(2)由于石灰岩4#料实际上是加工过程中石料表面剥落或棱角破碎产生的石屑,强度较低,易于进一步细化成粉尘,建议级配中减少4#料用量,最好改为专门加工的机制砂。若必须使用时,建议在中下面层集料中加部分洁净的河砂,以获得合理级配。

现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AC-25I和AC-20I型级配不足之处是小于4.75mm部分细集料量较多,沥青混合料易出现过密现象,试件空隙偏小;级配曲线会穿过Superpave设计的禁区,沥青混合料热稳定低,抗车辙能力较小。2001年高速公路沥青面层用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改进的AC-25I型和改进的AC-20I型级配,效果良好。特点是小于4.75mm部分细集料适当减小,筛孔通过量的上限与下限间隔缩短,矿料级配消除了以上缺陷,提高了面层质量。建议在2002年沥青路面施工中继续使用。
2001年采用的AK-13抗滑型结构,经检测表明,路面渗水系数小于20ml/min,基本上不渗水;表面构造深度大于0.7mm,竣工验收时能满足不小于规范值0.55mm的要求。建议继续采用这种类型结构。
SMA面层具有抗滑和密水的双重功能,是高速公路上面层的理想结构。2001年又铺筑了SMA-13路面94km。对于结构厚度4cm的上面层,使用SMA-13能够符合摊铺均匀、碾压密实、表面构造深度0.7mm~1.0mm、渗水系数小于20ml/min,基本上不渗水的规定。经过两年高速公路施工实践,江苏省在高速公路上铺筑SAM路面施工技术已经成熟。建议在2002年路面施工中采用SBS改性沥青,扩大铺筑SMA结构的路面。
5.4 关于Suprepave路面
Suprepave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一个方法,并不是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类型,它包括沥青等级的选择和矿料规格与级配的要求、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形方法、设计空隙4%等项内容。矿料级配选择依据控制点和禁区确定,无规定级配范围。根据施工用料和交通量选择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由旋转压实成形制成沥青混合料试件,压实功能比马歇尔击实大,压实效果比马歇尔试件好,设计空隙率为4%的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击实试件空隙率约4.5%~5%,故路面上须靠增加碾压功能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面层均匀密实,抗车辙能力强。但从中下面层试验路面取芯样观察,结构嵌挤密实,粗集料颗粒存在压碎现象,对路面使用寿命是否会带来不利影响,需要观察检验。建议再铺一定长度的试验路面,以便积累经验推广应用。
5.5 关于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
马歇尔试验各指标中,较难控制的是空隙率。空隙率的确定受最大理论密度及试件密度的取值及测试方法影响很大。鉴于2001年上面层空隙率的计算较为混乱,相互之间可比性较差。建议根据以往科研成果,各层统一为:大于4.75mm的集料采用毛体积相对密度与表观相对密度的平均值,小于4.75mm的集料、矿粉和沥青采用表观相对密度。当使用改性沥青时 ,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不采用实测法,而通过计算取得。中下面层及普通沥青的上面层最大理论密度采用真空法实测。当使用改性沥青时,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不采用实测法,仍采用计算法。
5.6 车辙试验
虽然历次检测混合料的车辙试验都满足规范要求,但以往通车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损坏部分大都产生了较大车辙。因而在2002年有必要认真研究车辙形成机理,考虑现有的车辙试验是否具有控制作用,能否代表真实的道路工作状态。
5.7 关于渗水指标的设立
由于我省高速公路早期损害大都属水损害,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与抗渗水能力密切相关,且渗水试验不具破坏性,建议沥青路面质量控制中增加渗水指标。路面渗水性能试验,是面层的重要技术指标,它直接影响到路面早期使用性能和路面的耐久性。经过改进的渗水仪已经交通部科研所的确认。2001年度对沥青面层检测情况表明,当面层压实度不小于98%,路面空隙率不大于7%时,渗水系数基本上小于20ml/min,路面基本不渗水。
根据2001年施工路面渗水试验检测结果,即使是同样级配,不同施工单位施工路段渗水程度相差较大。即使是相同的路段、相同的压实度,渗水系数也并不相同。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于细级配的混合料路面初始空隙率若不小于3%,不大于8%左右,则路面基本不渗水。根据美国沥青技术协会的研究报告,对于按Superpave设计方法设计的最大公称粒径19.0mm的粗级配混合料,路面空隙率在5.5%以上时,路面就开始严重渗水 l,最大公称粒径12.5mm的粗级配混合料,路面空隙率在7.8%以上时,路面就开始严重渗水。

基于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水平,拟定渗水试验标准如下:渗水系数小于20ml/min时路面基本不渗水;渗水系数在20~50ml/min时路面轻微渗水;渗水系数在50~100ml/min时路面渗水;渗水系数大于100ml/min时路面渗水严重。要求路面渗水系数在50ml/min以下,上面层渗水系数最好在20ml/min以下。建议2002年度沥青面层施工时,各施工单位配备渗水仪,根据上述作为参考指标进行自检与抽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