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路面早期损坏的深层次原因

   2004-12-06 中国交通报 未知 8760
谈到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沈金安向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省的一条高速公路的工期原计划是11月1日,后来将工期提前到7月1日,工程单位为此做了安排,可是一位上级领导再三催促,要求将工期提前到5月29日,这就出现问题了,要在5月29日完工,就必须在春季就开始铺筑沥青面层,这在规范上是不允许的,由于不能很好地压实,结果这段路第二年就大面积破损了。
  沈金安说,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原因,因为每条路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有个别的原因,也有共性的原因,归结起来大概有管理、施工、设计、材料等方面的问题。上面所举的例子就是管理上的原因,因为不科学地缩短工期而造成路面早期损坏。
  路面早期损坏可以分为短时间发生的破损和更深层次的破损两大类。短时间发生的破损基本上是公路完工不久后产生的,相对比较单一,大部分是水损坏引起唧浆、坑槽,在南方气温较高的地区尤其是上坡路段容易产生车辙。裂缝一般发生在北方地区,大部分是因为温缩造成的,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疲劳产生的。裂缝既有纵向的也有网状的。这种路面早期损坏因为是局部的、小范围的,所以发生后易于维修、治理。
  沈金安特别强调,对公路路面造成致命危害的是更深层次的早期损坏。这种破损往往需要"开膛破肚",对基层进行大修。我国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水泥路面为30年,但现在我国许多高速公路已经进入了大修期,一些高速公路只运行了七八年,破损就已经很厉害了,个别的高速公路只运行了两三年就出现破损。没到使用年限就"开膛破肚"进行大修,不但经济损失很大,社会影响也很不好。
  国外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20年、30年到40年,有的国家甚至提出沥青路面是永久性路面,到使用年限了,只需要在表层铣刨加铺一层沥青就可以接着使用。国外也有设计年限短的,例如日本的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但一般都已经使用二三十年以上,若干年维修一次表面就行了。
  几年来,各级交通部门非常重视质量,每年都把质量当大事来抓,大部分施工企业也很重视施工质量,兢兢业业地施工。但为什么还会出现深层次的路面早期损坏呢?沈金安认为原因很复杂,他个人认为,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首先,路面早期损坏最严重的问题是管理上的问题。近几年,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非常快,总里程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一些地区盲目攀比,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过分地追求高速度。由于盲目追求速度,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处理到位,例如软土层的处理问题,国外的经验普遍是提前几年先修路基,运行几年后让其自然下沉,然后再修基层和面层,这样路基和路面就比较稳定了。而一些地区由于片面追求速度,就没时间解决这些问题。还有,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了赶工期,不切合实际地提前工期,使施工企业很难按施工规范进行操作。此外,对监理没有很好的监督机制也是个大问题,许多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不少试验合格、监理合格的路后来也出现了早期损坏。
  其次,施工当中存在一些工艺和程序问题。路面离析和不均匀严重,这样容易造成局部渗水,使路面出现病害。施工中压实不足也是重要原因,由于片面追求平整度,不能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及时压实,不敢采用轮胎压路机,这样就造成了路面表层看起来很平整,通车不久就很快衰减。沈金安建议对压实度的管理应该把重点放在压实工艺的管理上。在施工中,施工污染也是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沥青面层一般分为三层,施工中把路面底层弄脏了,造成了层与层之间形成不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沈工形象地比喻"三合板"变成了"三层板"。国外通常几层路面铺装应该连续施工在一年内完成,可一些路的路面工程往往是跨年度的,下层与中面层污染,中面层与表面层污染,必然会造成路面病害。他还认为,在中央隔离带上搞绿化弊大于利,因为隔离带的作用是隔离双向交通,在上面搞绿化势必要经常浇水,这些水很容易渗入路基,对路面造成损害,所以隔离带最好是表面封闭的。
  第三,我国的路面结构也是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之一。我国的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基本上是半刚性基础层的结构,采用这样的结构是适应我国的国情发展起来的,因为当时我国经济不富裕,沥青能源非常短缺,所以就采用了这种相对省钱的半刚性基层结构。沈金安认为,半刚性基层结构适用中、低等级路面,用在高速公路上有很多弊病,半刚性基层容易开裂,反射到表面,路面进水后,由于基层强度大,很致密,水很难排出去,容易造成路面界面条件和受力状态的变化。而沥青路面的排水是第一要务,所以排水不好势必会成为路面的心腹大患。沈金安介绍,国外的高速公路重交通路面大多采用柔性结构,虽然柔性结构沥青用量较大,造价相对较高,但这种结构很少出现路面早期损坏的现象。他认为,我国应该引进一些先进的路面结构技术,逐步采用柔性基层结构路面,虽然一次性投入相对大一点,但这样可以减少大修费用。有时大修几次的费用远超过修一条路的费用。沈金安强调,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要有总成本的概念,他呼吁要改变目前我国路面结构型式单一的状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鼓励发展使用柔性基层和组合基层路面结构,并努力完善半刚性路面结构,以达到减少路面早期损坏的发生。
  沈金安强调,现在大家都说超限超载车辆是公路的"第一杀手",水是造成路面损坏的"元凶"。但是我们不能把路面早期损坏简单地怪罪于"超载"和"雨水"。一方面我们要加大治理超载力度,同时要重视防排水设计和施工。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损坏的教训,从各个方面努力减少路面的早期损坏,延长使用寿命。(《中国交通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