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稳定设计计算问题

   2009-05-07 中国路桥网 施炳华 14260
[摘 要] 作者认为,扣件式钢管模架整体失稳,与过去的升板建筑群柱失稳事故非常相似,值得借用过去己有的科研成果,用来分析现在的钢管模架整体失稳现象。本文在学习《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一文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了当前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问题。指出,在计算模架立杆的稳定性时,必须正确理解有关规范条文,以便得到全面认识,弥补不足之处。 [关键词]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整体失稳;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 TU731.2 [文献标识码]B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Stability of Tube-and-coupler Formwork Support SHI Binghua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Bei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l unstability happening to the tube-and-coupler formwork support is very similar to that previously happening to the group columns of lift-form building, so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phenomena of integral unstability of the tube-and-coupler formwork support by means of availabl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on o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of tube-and-coupler scaffold used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ube-and-coupler scaffold/formwork support”, the current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ube-and-coupler formwork support have been deeply discussed in the paper. When the calculation is made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vertical members of the formwork support, the provisions in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must be fully comprehended. [Key words] scaffold, tube-and-coupler formwork support, integral unstability 1 前 言 我国自组合钢模板与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出现以后,梁板模板的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的越来越多,特别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和J84-2001发布实施以来,使用得更普遍。但是,这类模板支架失稳倒塌事故还时有发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在学习了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益德清教授写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一文,并听了他的报告后,在他的基础上再深入地探讨一些问题。 1974年7月下旬,某地五层升板建筑工程发生群柱失稳倒塌,造成严重人生伤亡事故。事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等单位,结合事故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计算和一定的模型试验,他们的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标准。后来大量的工程建设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失稳倒塌事故了。本人当时也参与了这部分工作,了解一些情况。现在认为,扣件式钢管模架整体失稳与过去的升板建筑群柱失稳事故非常相似,值得借用过去己有的科研成果,用来分析现在的钢管模架整体失稳现象,以便得到全面认识,弥补不足之处。 2 升板建筑结构群柱稳定性研究成果简介 20世纪60~80年代初,我国的升板建筑得到大量的推广应用,竣工约500万m2以上的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后来由于现浇混凝土成套技术的发展而逐渐代替了升板建筑技术,至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没有升板建筑了。 为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升板建筑结构群柱稳定性问题,下面很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升板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一般的升板建筑结构是多层板柱结构体系。板为200mm厚的混凝土平板,柱子为400mm×400mm截面的混凝土方柱,柱网为6 m×6 m。板通过现浇混凝土柱帽与柱子连接,一般认为是刚性节点。升板建筑的施工方法是先立好预制柱(柱下端插入柱基并用混凝土固定),然而在楼板设计位置下面的地坪上叠层浇筑混凝土平板(板间涂有隔离剂)。浇筑混凝土楼板时,在柱子位置留有比柱截面尺寸大25~30mm的孔洞,预制柱在楼板的设计标高及提升过程,需要在停歇处留有销孔。待楼板混凝土强度到达提升要求时,利用预先安装在每根预制柱顶部的千斤顶和与下面楼板相连的提升杆提升楼板。在提升过程中,当楼板到达销孔处时,可停歇在销孔中的承重销上(提升时拔出),经过预先设计好的提升程序,逐渐将各层楼板提升到各自的设计标高,搁置在承重销上,并用钢楔紧楔在板孔与柱子间,最后浇筑混凝土柱帽,将板柱固结。由此可知,升板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板与柱的连接节点不是刚接而是铰接,是不断变化的多层铰接排架结构。对多层排架结构的稳定性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1)多层排架结构的稳定性,可简化为一个等代悬臂柱的稳定性。该等代悬臂柱的刚度等于该多层排架结构所有单柱刚度总和; (2)一个等代悬臂柱稳定的临界荷载值 : 式中,EI为等代悬臂柱的刚度; 为等代悬臂柱的计算长度,其值等于多层排架的高度。 (3)作用于多层排架结构上的竖向荷载值,如板柱的自重、施工设备自重、施工话荷载,它们均可折算为作用在柱顶的荷载,叫做折算荷载值。折算荷载值等于临界荷载值,说明该多层排架处于失稳的临界状态,大于则失稳,小于为稳定; (4)各层楼板的位置,不影响多层排架结构的临界荷载值,即楼板位置不会改变该多层排架的高度和所有单柱的刚度。因为楼板的自重荷载值折算到柱顶的折算荷载值是随着楼板的位置变化的,楼板位置越高其折算荷载值越大,所以楼板位置只影响多层排架结构稳定所处的状态。楼板连接柱子后起平均作用,即中间柱承受荷载大可能达到或超过临界荷载值,处于失稳状态;而边柱和角柱承受荷载小,还未处于失稳状态,由于楼板的作用,边柱和角柱帮助中间柱,使中间柱不失稳或一起(群柱)失稳。 (5)如果柱顶折算荷载值大于该等代悬臂柱的临界荷载值,即临界荷载值不够,则可采取下列措施坛加临界荷载值: ① 将最低一层或几层楼板先提升到设计标高,浇筑混凝土柱帽,板柱节点由铰接改为刚接。此时临界荷载值: (1) 式中, 。当然,这时 值与板柱刚节点位置有关; ② 将一层或几层楼板与己浇筑的混凝土内竖筒或剪力墙做有效的临时连接,要求被连接的内竖筒或剪力墙的刚度是等代悬臂柱刚度4.5倍以上。此时的临界荷载值: (2) 式中, ,当然,这时 值与内竖筒或剪力墙连接位置有关。 以上两项措施可分别采用或同时采用。这两项措施的实质是:第①项是改变了结构内部状态,由铰接改为刚接;第②项是不改变结构内部状态,而改变了结构的边界条件,即外部加了一个约束。本来是一个等代悬臂柱,通过楼板与较大刚度的竖向结构连接,改变为一个下端固定上部有一个铰接点的等代柱; (6)如果考虑侧向荷载作用,如风荷载作用于楼板与柱子时,则多层排架结构的稳定性将急剧下降。 以上内容在此不再深入展开,详见《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 130—90。 3 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类比分析 (1)梁板模板支架的受力特性及其边界条件 梁板模板采用扣件式钢管作支架(以下简称立杆),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承受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当荷载经过横梁和扣件传至立杆时,其初始偏心距达53mm;若立杆直接支撑模板,则立杆处于轴心或小偏心受压状态。 扣件式钢管模架结构的立杆,其下端的边界条件可以假定是铰接(仅在压力作用下)的,而不象升板结构柱是固定的;模架结构的上端与梁板模板连接,在压力作用下也可假定为铰接。模架结构的立杆之间采用与立杆相同尺寸的钢管用扣件连接,只能视为铰接。所以这样的模板支架是两端铰接的多层排架,它的稳定性可以简化为一根两端铰接等代柱的稳定性,等代柱的刚度等于该多层排架的单柱(立杆)刚度总和。 (2)两端铰接多层排架的稳定临界荷载近似值 查《Handbook of Structural Stability》一书可得: (3) 式中,EI为多层排架立杆的总刚度,或为等代柱的刚度; 为等代柱的计算长度,其值为多层排架柱的高度。 (3) 关于判别等代柱的稳定状态 作用于立杆上的竖向荷载值,如模架的梁柱和扣件自重、模板及混凝土梁板自重、施工活荷载等。模架梁柱和扣件自重折算到柱顶的折算荷载值比直接作用在柱顶的模板及混凝土梁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载总和要小得多,可计可忽略不计。这样,由柱顶的模板及混凝土梁板自重与施工活荷载得到的计算荷载值,可直接(忽略不计时)用来判别等代柱的稳定状态。 (4)计算临界荷载值时的计算长度 模架立杆之间的横梁(钢管) ,其作用与升板结构的楼板相同,只起到保证所有立柱一起失稳(群柱)的作用,而不能增加群柱(等代柱)的临界荷载值,即不能用任意上下两道横梁之间的距离(步距)计算临界荷载值时的计算长度。如果横梁与已浇筑的混凝土柱或剪刀墙相连接,则另论。 (5) 对于楼层的层高太高,临界荷载值不够的情况 如果某楼层的层高太高,即模架立杆太高,致使临界荷载值不够。对于这种情况,则应想办法将一道或几道横梁与已浇筑的混凝土柱或剪刀墙加以可靠连接,增加一个或几个铰接点边界条件,如在离下端1/3层高处加一个铰接点,则临界荷载值: 与式(3)比较可知,计算长度打了0.543折扣,增大了临界荷载值,是原来值的3.39倍。 (6)有侧向荷载的情况 如果有侧向荷载,如风荷载作用在立柱和横梁上,则临界荷载值下降。但有时模板支架不考虑风荷载。 经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知:梁板模板支架结构的临界荷载,在横梁与己浇筑的柱子或剪力墙之间不做有效连接的情况下,计算立杆临界荷载值时的计算长度是不能随便采用横梁之间的步距的。 4 当前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问题 (1)我們在具体设计计算时,要充分注意益德清教授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一文中最后提出的,即:① 立杆内力分析应按立杆布置的实际工况,不应平均分担荷载;② 空间高、跨度大的模板支架立杆计算长度目前宜按 L0 =Kμh 进行计算,不宜采用 L0 =h+2a;③ 从立杆稳定性计算结果比较,采用规范方法相对来说是几种方法中安全储备最多的。因此目前施工设计计算应采用规范方法为依据,其它手册介绍的方法可作为补充、对照。
(2)应用《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木规范》JGJ 130—2001 第5.6.2条规定的公式计算模架立杆的稳定性时,必须理解5.3.1~5.3.4条文说明,并使支架横梁的布置满足第6.4节关于连墙杆设置的要求。否则有关计算公式不能用,因为公式是在设置连墙杆条件下经原型脚手架整体稳定性试验基础上取得的。在层高较高,荷载值较大时更应注意连墙杆的设置,否则立杆稳定设计计算的结果是不可靠的。 [参考文献] [1]行业标准JGJ130—200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国家标准GBJ130—90,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Handbook of Structural Stability[M].Column Research Committee of Japan,1971. [4]Α.Φ.斯米尔诺夫著,楼志文译.结构的振动和稳定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年. [5]余安东,编著.升板结构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6]何广乾,张维嶽,施炳华.升板建筑群柱稳定性验算中的折算荷载[J].力学与实践,1997年第1卷第1期. [7]益德清,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模板支架的设计计算[R].建筑新技术推广应用简报,2003年,第 8、9、10 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