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河大桥的设计

   2004-12-03 葛 云 11430
1 概述

  云台山河大桥位于南京机场高速公路B标段,全长155.53m。季节性航道,设计通航净宽12m,净高2.5m,大桥的南京侧边孔兼作人行通道。桥梁平面位于?R?=6784.7m的圆曲线上,纵向位于?R?=20000m凸形竖曲线内,桥纵轴线与河流正交。经过方案比选与优化,确定桥孔布置为5孔30m一联预应力混凝土T形组合梁,下部结构因南京侧(0#)桥台填土较高、地质条件较差,故采用肋板式台身,其它均采用柱式墩台,基础全部为钻孔灌注桩。
  主要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设计行驶车速:120km/h;?
  桥面宽度:2×10.75m(行车道)+3m(中央带)+2×0.75m(护栏)=26m。?

2 方案比选与优化

2.1 桥跨的确定
  云台山河虽为等外级航道,但河口较宽,两坝顶相距近120m,坝顶高程10.223m,最高洪水位10.0m,每年洪水季节都要从此泄洪。桥跨的确定要同时考虑通航、泄洪、经济等诸方面的因素。从通航角度出发,20m跨径绰绰有余。但采用20m跨径有5个水中墩,这对泄洪很不利。而采用30m跨径仅有3个水中墩,阻水面积减少40%。若采用40m跨径,水中墩减为2个,但这三种跨径的造价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上部结构跨径越大造价越贵,相应的下部结构则未必如此。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后确定采用30m标准跨径。
2.2 桥长的确定
  施工图设计依据初步设计大纲进行,本桥初步设计方案为7孔30m组合T梁。从地质资料来看,机场方向有一近6m深的软土段,深浅不一,软土路基不易进行处理。施工图设计试图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整,若采用高架桥跨过软土地段,方案为15孔30m组合T梁,后探明K16+310处有一很深的矿塘,最大水深35m以上,塘底上层只有一很薄的覆盖层,下面就是岩层。桥梁上游半幅全在矿塘里,12号桥墩无论作扩大基础还是采用桩基础,在技术上都难以处理。
  相对而言,进行软基处理要比解决12号墩的技术问题要容易些。采用11孔、9孔、7孔或5孔30m组合T梁,都能从功能上、技术上满足要求;11孔、9孔、7孔桥长较大,但仍有软基要作处理;5孔虽要作软基处理,但桥长短比较经济。经过多方比较,最后选定5孔30m组合T梁方案。?

3 上部结构设计

  上部结构原则上参考通用图设计,但由于该桥位于?R?=6784.7m的平曲线上,单跨12片梁长短不一,预制十分不便,设计中对通用图进行了修改。如图1所示,Li表示两墩(台)帽中心线间在T梁中轴线处的距离;?Δi表示在T梁中轴线处封头混凝土厚度加减的数值,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通过调节每片梁现浇封头混凝土的厚度,而使预制长度不变。这样既满足曲线的需要,又简化了施工。



图1

4 下部结构设计

  下部结构除南京侧桥台采用肋板式台身外,其它均采用柱式墩台,基础全部为钻孔灌注桩。由于南京侧桥台后填土高达7m,且下有近6m深的软土层。为防止台后路基沉降、滑移以致影响桥台,不仅台后软土路基要作处理,且桥台设计要作特殊考虑。高填土使桥台须承受较大的台后土压力,设计采用了肋板式台身、双排桩基础,具有比柱式、单排桩桥台大得多的的承受力。?
  地质勘察资料表明,基岩顶面上的第四系覆盖层较薄,约15~20m之间。其中大部分为软土层,基岩埋深较浅,为紫红色砂岩和侵入体花岗闪长岩,表面1~3m风化强烈。基桩设计时,首先运用摩擦桩的计算公式:进行试算,结果单桩承载力不够,则本桥基桩为嵌岩桩而非摩擦桩,应按嵌岩桩的计算公式:[P]=(C1A+C2Uh)Ra进行单桩承载力验算,桩嵌入基岩中(不计风化层)的有效深度h不得小于0.5m。?
  嵌岩桩的受力与摩擦桩明显不同,前者仅由桩尖处基岩承担竖向荷载,而后者由桩尖和桩周土共同承担,且大部分由桩周土承担。嵌岩桩桩尖不仅要承受竖向力,还要承受弯矩,所以嵌岩桩主筋至少要有一半数量通长配置。而摩擦桩尖只承受很小的竖向力,不承受弯矩,所以摩擦桩主筋不需要通长配置。

5 施工要求

  作为一座大桥的施工,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桥有以下问题值得注意:
  (1)该桥位于平曲线上,各墩、台须按平曲线径向放样,上部结构梁的预制要满足曲线桥梁的需要。
  (2)南京侧桥台属高填土,应先超填预压,待台前、台后填土稳定后,再进行钻孔。
  (3)该桥桩基按嵌岩桩设计,故对桩底的清孔要求很高,沉淀层厚度应≤5cm。?
  只有正确鉴别未风化基岩的埋置深度,才能保证桩尖嵌入未风化基岩深度的准确性,从而达到桩基的设计要求。

6 体会

  (1)大桥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进度以及美观,设计中应作认真比选,作出最佳选择。确定本桥方案时前后反复过多次,从最后效应来看还是不错的。?
  (2)大半径弯桥在高速公路中较为普遍,设计中如何处理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本桥的设计方法既方便施工,又满足曲线桥要求,可供今后设计借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