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认识

   2006-04-28 中国路桥网 佚名 11430
关于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认识-国债调研会议发言提纲-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沈晓阳一、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项目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央政府通过国债和其它投资导向政策支持的国家与地方重点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1、支持重大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项目,如:重大资源平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发电工程(三峡电站、核电站等),国铁、国道主干线及高速公路建设。近期已对国家经济总量GDP产生明显的增长作用,所形成的优质资产,带来的长远战略影响,对增强国力,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日渐显现。 2、支持区域性(地方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西部大开发中的地方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项目,轨道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和环保项目,不但对地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且对增强区域或行业竞争力(形成造血机能),形成持续的长久经济增长动力有重大使用。 希望国债和其它投资导向的产业政策能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而稳定持续的措施,坚持下去。二、案例——国债投资和国外政府贷款对重庆轻轨项目和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1、重庆轻轨项目投资结构 重庆轻轨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一期工程投资35.51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10.31亿元,日元贷款271.08亿日元(利率0.75%,期限40年,宽限期10年),国内银行贷款5.2亿元。项目资本金中已安排到位国债资金5亿元,其余资本金包括争取西部国债和企业自筹等,将随工程进度到位。2、工程进度与资金落实到位情况 土建工程已完成70%,约9亿元人民币。设备工程招标已进行并陆续签合同,年内完成4亿元人民币投资。国内银行贷款已随进度陆续到位,工程进展基本顺利。其中5亿国债资金对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国外政府贷款资金到位,企业自筹资金落实带动作用明显。3、对地方经济的带动和影响(略) ①280个参建单位85%在重庆市内,全部土建工程和50%的设备工程可由市内消化,为轨道交通产业本地化创造了条件,对地区经济增长,劳务和消费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②激活和带动了沿线十多公里,近20平方公里吸引区域内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开工2年来,车站周边房价增加500~800元/平方米,房地产普遍增值20%以上。 ③对GDP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将达100亿元以上。4、长期的持续作用(略) ①实现半小时贯穿主城区,市民居住与出行质量改善,市民出行时间节省50%以上,平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聚集辐射作用增强,吸引投资增长。 ③形成轻轨设备国产化产业,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经济中心城市向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三、轨道交通工程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1、GDP的计算,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公式,GDP=重庆市所有常住单位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其中: ①最终消费=常住单位从国内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支出(不包括非常住单位的国内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注:1997年重庆地区最终消费=居民78.7%+政府21.3%) ②居民消费=常住户(单位)的货币支出消费(包括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其它服务等虚拟消费)+单位实物支付及内部消费+金融、保险服务等 ③政府消费=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折旧) ④资本形成总额=常住单位固定资产形成总额(有形和无形)+存货增加 ⑤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货物进出口按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购买、出售为准。常住单位从国外得到的服务为进口,非常住单位从本国得到的服务为出口。2、按投入产出系数估算GDP ①根据1997年全国投入产出消耗系数表,运输业的中间投入与增加值之比为1.265,每投入1元(消耗1元)可获得1.265元的增加值。 ②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中设备占50%,土建工程占30%,各种劳务等居民消费性支出占20%。 ③按支出法计算的GDP中,轨道交通工程投资形成的新增固定资产将由轨道公司以投资方式计入。 ④而工程投资形成的中间消耗(参建单位作为工程成本支付各相关产业链部门的设备、材料、人工等费用),也将以货物出口、居民消费等各种方式从各产业链的统计环节中计入GDP,如暂按1.265比例计(消耗1元,产生1.265元增加值计算),每投资1亿元将对GDP产生1+1.265=2.265亿元的贡献。 ⑤按以上计算,假如所有的投入都在本地消耗(或通过外地常住本地的机构消耗),对城市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为1:2.265。如果全在国内消耗,对国内经济的贡献率也为1:2.265。(所以轨道交通产业本地化或本土化极为重要)3、按带动相关产业链乘数效应系数计算GDP ①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中工程直接费之外的二类费用等约占20%,其最终消费全都在本地,最短消费链如下: 轨道公司按合同第一次支付→本地单位或个人;第二次支付由本地单位或个人对外支付成本等→本地其它单位或个人;第三次支付由本地相关产业链的各单位或个人→各类消费市场。每投入1元,可带动下游产业链支付产生2元以上的GDP,乘数效应系数2.0。 ②一类费用,即工程直接费投资中的土建、设备按四、六开(土建占总投资30%,设备占投资总50%)。则 土建工程最终消费可全在本地,乘数效应系数2.5(比二类费用支付次数略高)。 设备工程技术含量高,相关产业链长,按最终消费50%在本地,乘数效应系数3.5(比土建工程多1次支付)。 ③综上:二类费用20%×2.0+土建费用30%×2.5+本地设备费用(50%÷2)×3.5=2.025 (注:25%向市外非常住单位进口设备不计入本地GDP) ∴对重庆市GDP增长的贡献率=1+2.025=3.025 即:每投资1亿元,可产生3.025亿元的本地区GDP4、类比铁路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计算GDP(人民日报2002年6月13日《铁路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①过去四年,铁路建设投资完成2177亿元,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698亿元(1:1.24),最终可创造国内生产总值5681亿元(1:2.61)。 ②铁路建设投资巨大,相关产业链长,可带动钢铁、建材、机械、电子和能源工业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国内市场需求,吸纳社会劳动力。直接带动各相关部门社会总产出8143亿元(1:3.74),最终可带动社会总产出17064亿元(1:7.83)。 ③铁路建设每投资1亿元,消耗钢材1.12万吨、水泥1.36万吨、煤炭0.53万吨、汽柴油0.35万吨、木材0.16万立方米,为建筑行业提供就业岗位1100个,社会其他行业还有5312个岗位提供配套服务(6412个岗位/亿元)。 ④由于铁路建设投资土建工程(线路、车站等)比重高于车辆设备工程,而城市轨道交通在此基础上,还应多30%以上的车辆、信号、环控等技术含量高的机电设备,带动的产业链更长,对GDP的贡献率应更高。5、综合各种计算方法的结论如下 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对本地GDP最保守的直接贡献率=(2.265+3.025+2.61)/3=2.63,即每投资1亿元,可产生2.63亿元以上的GDP。四、提供就业岗位估算 1、按中国加入WTO后的有关对策分析资料,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100亿美元),可提供350万个就业机会,每新增1亿元人民币GDP可提供约4000个就业机会。 2、前述铁路建设投资1亿元可提供6412个就业岗位。3、类比轨道交通工程,每投资1亿元,可新增2.63亿元GDP,并提供(2.63×4000+6412)/2=8466个就业机会。五、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快重庆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对经济中心城市的社会发展和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未来20年,重庆主城区将建设3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建成60个重要的交通换乘枢纽,为600万以上人口提供服务,估算直接投资1000亿元以上。1、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作用 ①直接贡献——按支出法计算GDP时,可产生1000亿元×2.63共2630亿元GDP。 ②间接贡献——60个枢纽车站,按周边1公里吸引半径居住小区5万人口计算,可集聚300万常住人口(100万户),其中50%以上为新建住宅,50万套×200平方米/套(建筑与环境小区配套面积)×1500元/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可直接产生1500亿元以上的GDP。 ③综合带动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配套金融、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乘数效应至少为1.5,即:(2630+1500)×1.5=6195亿元GDP。 ④综合效果——轨道交通直接投资带动城市GDP增长贡献率应为1:6.2;重庆市要实现2020年城市经济总量翻二翻的目标,累积GDP总量应达到8万亿元以上,其中主城区的累积GDP总量按现有发展速度应达到5万亿元以上,轨道交通建设创造的GDP可占主城区GDP总量的10%以上(类比2002.6.13人民日报,铁路建设投资对相关产业总产出的带动1:3.02,对最终社会总产出的带动为1:7.83,轨道交通机电设备比重更高,带动性更强,按1:6.2估计不算高)。同时,还将持续20年提供4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这又为社会稳定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与创造轨道交通客流提供了保证。2、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 “九五”期间,重庆市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8.45%上升到11.74%,平均为10.038,如按10%计,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对财政收入的直接贡献率为0.263,每1亿元投资可产生2.63亿元GDP,带来2630万元的财政收入。3、进一步思考 如果将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产生的GDP新增的财政收入的40%,用于轨道交通工程的启动投资或贴息贷款支持等政府投资导向,即每1亿元投资可获财政支持1000万元,则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发展可进入良性循环。 六、轨道交通工程的国家投资和产业导向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果 1、保持长期渠道和一定比例的国债资金等国家投资导向(10~20%)或产业导向政策,比如有目的地定向使用国债资金等投入,对地方经济发展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如果国家投资导向在轨道交通项目正式开工前明确对项目支持5~10%,可极大地促进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和银行配套到位; ②如果国家投资导向在项目中期设备采购阶段前支持5~10%,用市场和竞争之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比直接向相关产业投资改造效果更好。因为仅产业改造而无需求市场,银行不会配套支持,民间资金也不会跟进投入。 2、通过国家投资导向——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造了明确的市场——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轨道交通线路、车站建设——成为城市社会发展、房地产开发配套的目标——创造了新的服务需求——客流——创造了投资回收的条件——现金流——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轨道交通市场——(投资拉动消费,消费带动经济)。 3、通过国家投资导向到位和用途定向——促进了有效竞争——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有市场,产业就有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后形成造血机能和区域竞争力——促进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产业输出)。 4、国家投资带动轨道交通发展,促使消费增长,带动GDP增长;轨道交通发展,促进相关产业链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和辐射力,带动 GDP增长;轨道交通发展,为城市化率提高创造条件,促使建筑业、服务业发展,带动GDP增长;轨道交通发展,带动GDP增长,创造财政收入的新增长点,城市政府为轨道交通发展提供更多投入,进入良性循环,最终带动经济中心城市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