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2006-04-29 中国路桥网 佚名 5330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城市快速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这是解决城市交通堵塞、改善城市环境、城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政府行为。要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带动作用。中国确实需要开发以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为特色的交通资源,轨道交通将不单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地铁建设解决的不仅仅是城市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未来资源考虑。国外有“地铁经济”的说法,国内的“地铁经济”现象也已凸显。北京地铁复八线的开通,就拉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应和周边土地开发紧密结合。实践证明:轨道交通所到之处,交通缓解,楼宇兴旺,土地增值,人口增加,居住、产业、文化、社会等社区功能能迅速形成,对解决城市交通堵塞、改变城市布局、实现城市环境和交通综合治理,引导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全国有10个城市正在修建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有256km;正在规划的还有25个城市,有38条线路在深化设计。深圳、南京的一线地铁项目已经开工;沈阳、杭州、苏州的地铁项目可望近期获得批准;至于郑州、武汉、青岛、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目前虽然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但发展轨道交通的愿望都越来越强烈。行内有句话,叫“19世纪修大桥,20世纪建高楼,21世纪开发地下交通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线型的、点点相连、涉及专业很多的复杂系统工程。轨道交通修建从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到调试、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多专业、多门类的系统顺序整合的过程。所以一条20km左右长的地铁线路,一般建设周期为4~5年左右,不能太短,造价在5亿元/km左右。 轨道交通要发展,但不能乱发展,需要的是有序发展。各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条件应严格按如下6条进行:1)城市GDP要超过1000亿元/年;2)地方财政收入要达到100亿元/年;3)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要合理(单线不能审批);4)设备国产化率要大于70%;5)城市人口超过200万人;6)地铁客流预测单向高峰小时,应大于3万人次/h,轻轨应大于1万人次/h。地铁的建设不能在任何一个城市随意进行,但这不是说要消极等待。随着外资利用政策的进一步到位和完善,以及民间资本的日趋活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地应不失时机地进行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建设。并在技术、经济、法律、管理上应多方面进行论证,建立保障体系后进行决策。因地铁投资大,必须适当控制各城市的发展。其中土建费用应占60%,设备机车车辆和其它费用占40%。这种分配可做到建成后低成本运营;否则运营费用高,政府每年要补贴。地铁公认是一个社会效益很好的交通工具,这种补贴政府应该给,但给多少应研究。 有些城市不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和客流量,盲目攀比是不对的。所以,建议发展,但要根据我国各城市实际,稳步扩大,一般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条,开通一条。同时修几条线的做法是不妥的,所需资金庞大,施工干扰严重,安全风险更大。北京市由于奥运会承诺可属例外,但面临安全、质量风险非常严峻,目前正在建立安全目标咨询评价机制。此外,在已开始或准备开始地铁建设的城市,一定要适度控制建设规模,注意吸取已有的教训。比如,修建不必要的入口大厅、过于奢华的装饰、车体过长,等等。对于地铁设备,要严格控制从国外进口。我国目前的地铁设备完全符合地铁建设和运营的要求。 轨道交通在目前建设中还应重视以下问题: 1.工期不能太紧;规划、设计深度不够,尤其初步设计最低一般要在3个月左右拿出,造成没有优化设计方案;出入口、管线、周边环境因素协调困难,出现许多换乘站用长通道换乘,出入口太长。有些车站因一条管线不能拆迁而加大车站埋深,对施工、运营都不利,施工方法也经常不能稳定,造成反复。如:北京4号线动物园站、西四站、菜市口站等,由暗挖改为明挖或半明半暗法,给设计、施工带来被动。 2.轨道交通建设要和城市规划的稳定性相一致,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允许城市规划的随意性。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以绿色环保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 3.应以“安全、可靠、适用、经济、先进”的次序作为建设原则。 4.应以“客流预测→车站规模→结构设计→施工方法→工程统筹→资金落实”作为建设程序。 5.重视车站换乘设计。车站设计时,车站规模、标准、车站型式、换乘方式、运营模式等都要统筹考虑。应和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一起建立交通枢纽中心,合理衔接。可采用“十”乘、“T”乘、“L”乘等立体接驳或平面换乘。 6.优选车站施工方法。车站施工方法有明挖法,盖挖逆筑法,盖挖半逆筑法,浅埋暗挖法(可分为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三种方法)等。区间施工方法有盾构法(又可分为土压平衡盾构法、插刀盾构法等),浅埋暗挖法(又可分为正台阶法、CD法、CRD法、双侧壁导洞法等),辅助工法(小导管注浆、深孔注浆、长管棚法)等。 7.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走投融资多元化、市场化道路。 8.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应开展火灾、停电、地震等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预测,以及应急方案控制和防灾应变能力的技术研究,建立安全通道,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9.从多种渠道降低地铁造价。如:(1)准确预测客流,正确确定建设规模,以此为前提进行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2)减少车辆编组长度,提高行车密度,达到车站长度减少;(3)减少车站建筑管理用房,目前平均12000m2/站,其中车站8000m2,辅助通道4000m2,比例高;(4)协调好车站出入口的关系和管线的关系,减少拆迁,降低车站埋深,减少出入口长度;(5)降低装修标准;(6)坚持资源共享(如车辆段、变电站等可几条线共享);(7)双层车站改为单层车站;(8)提高设备国产化率(对车辆、信号系统、盾构机械等应尽快国产化);(9)不要追求过高的先进设备(设备投入越大,运营成本就越高,经济风险就越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