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策略分析

   2006-04-29 中国路桥网 佚名 5590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策略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机械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向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势不可挡,据预测,每年将有1 600多万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私人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势头发展迅速,全国各大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普遍告急,车多路少,拥堵不堪,城市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诸多交通专家共同认为:只有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并加速交通网络化,才是缓解城市交通最好出路,并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国首都北京1965年开始建设地铁,经过40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6个城市10条线,线路总长共约318公里。进入新世纪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有30多个城市发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在建线路有8个城市17条线,线路总长约360公里,共需总投资近1 100亿元。运营初期车辆就达1 582辆。 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规划体系不健全;系统标准不统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交通设施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整合;管理手段落后;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要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走向健康、良好、高效、持续的发展道路,必须认真研究下列问题。 一、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尤其是在市中心修建地铁是一项复杂的、涉及面广、多专业相互协调配合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大,一旦建成无法修改。工程做得好,乘客深受其益。因此,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市轨道建设应该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城市建设应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大局出发,加强综合规划。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地面交通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协调共处。只有其他地面交通等形式与城市轨道交通相配套,才能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交通作用。 要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必须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因为线网不合理,比如线路走向不合适或换乘不方便等,就会造成没有客流、缺少客流或不吸引客流;客流量小、运量小,就谈不上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因而,结合城市的总体客运需求,合理布置线网是发挥城市轨道交通骨干作用的必要条件。 为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必须处理好与其他形式交通的衔接,包括其他地面交通、铁路、出租汽车、自行车和私家车,尤其应该处理好与其他地面交通衔接与协调。首先是站点的调整。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出入口位置,增加、改移或调整公交站点的位置,使车站真正成为其他各类交通工具的换乘中心,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机构的巨大吸引力。其次公交线路的调整。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调整其他地面线路的走向,尽量减少与城市轨道交通平行的公交线路,同时加强为城市轨道交通输送和分疏客流,避免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地面交通形成客流竞争关系。 二、合理选择轨道交通的模式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呈现了多样化趋势。国际上已经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市郊铁路、轻轨、单轨、导轨、线型电机牵引的轨道交通及有轨电车乃至磁悬浮铁路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应用最为广泛,以线型电机牵引系统最有发展前途。 目前,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都是按照本国国情和当地的经济、地理、环境等不同条件而定的,对于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最好的借鉴。在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条件”来选择城市轨道交通的型式,值得研究。如东北地区的大连、鞍山等城市,仍然运行着有轨电车,哈尔滨、长春等城市还存在着部分有轨电车线。这些城市可以考虑在有轨电车线路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而像武汉、上海等城市,存在废弃利用率低的铁路既有线,则可将这些铁路既有线改造成城市轨道线。上海的轨道交通明珠线就是在铁路内环线基础上改造而成。既无有轨电车线,又无可以利用的铁路既有线的城市,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模式,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城市轨道交通起步阶段,其发展建设方式不宜划一,但这种不拘形式的做法,仍然是各种类型轨道交通的统一模式原则下进行的,最终都将归宿于我国各种类型轨道交通的统一标准。 在新型交通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需要研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规划不仅仅是追赶战略,跟在外国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判断和预测,创新跨越,构建我国自己的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体系,实现资源消耗低、效率高、见效快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三、大力降低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京、沪、穗前几年修建地铁的综合造价,平均每公里超过了6亿元人民币。如此高的造价是大多数大城市的经济难以承受的,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不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难以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是把它当做“国力”、“市力”的综合体现,而不是一种大运量的城市骨干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应以解决交通需求为目的,不要以豪华、档次为目标。国办发[2003]81号文件对此明确确定: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高,是当前影响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须坚持按照安全、可靠、实用、经济和先进的次序原则,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高标准、高成本的项目必须严格控制。 为了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必须提高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合理选择线路敷设方式。线网规划是采用“高线网密度,小站间距,低负荷强度”,还是采用“低线网密度,大站间距,高负荷强度”呢?轨道交通应该是大运量、快速,运送中、长距离乘客的交通工具,需要其他交通工具为其输送客源,以达到大运量、高负荷的目的。大站距可以提高旅行速度,缩短旅行时间。“低线网密度,大站间距”模式不但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而且还可以降低运行成本。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路线的敷设方式,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沿线地质、水文、环境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路线敷设方式,能采用地面线的不采用高架线;能采用高架线的不采用地下线,地下线的复土深度力求减小,以此达到节省投资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方便乘客出入。 资源共享、社会化的配套也是降低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传统的思维方式,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致使有些城市在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每条线路都有独立使用的车辆段、控制中心、主要变电站,“小而全”的系统,这往往造成极大的浪费。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将一些可利用社会资源服务的功能从地铁中分离出来,我国一些城市也将地铁中一些后勤服务功能实现社会化,并得到了显著效果。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进一步扩大资源共享,并进行社会化服务。显然,这是一条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好路子。 四、注意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保护 城市轨道交通必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甚至提升当地环境的品位,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研究主要包括线路、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架及地面线景观、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等。 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环境保护的源头。因此,要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应结合城市总的发展目标,结合城市用地空间总体布局,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布局。北京市重新规划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使其更符合城市的发展,便于人们出行和保护北京古城的要求,地铁线采用了沿城市道路走向布局的方式,轨道交通网络形态与城市道路棋盘式格局一致;南京地铁1号线与古城直交,采用高架形式从中华门附近跨过;广州市1号线人民公园站精心选定站位,以求减少对人民公园建筑的影响;西安地铁1号、2号线考虑了古城对线路的制约,确保名城城垣;上海市明珠二期线路采用地下走行,减少对繁华市区的影响。这些理念都体现了地铁建设对环境的尊重与保护。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运营中,也要重视符合一切有关的法定环保要求,如在道床上采用橡胶垫支承浮道,在高架线两侧加装密衬垫和有吸音材料的屏蔽墙,列车采用可消音的特殊裙脚等措施。 还有一些其他环保措施,比如有些国家允许带自行车乘地铁,以便两种绿色工具的换乘。在气候炎热的城市,轨道交通普遍采用了站台屏蔽门,这显然增加造价和管理费用,但大大地降低了站台的空调能耗,缓解了城市资源紧张。 五、力争轨道交通的技术装备国产化 针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国家制定了既积极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又要大幅度降低造价的方针,提出要求制定“量力而行、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建设标准,使技术装备国产化,确保国产化率不低于70%。 据国内外轨道交通工程造价分析,一般土建工程造价占50%~55%,技术装备的建设、购置、安装费用占45%~50%,而作为构成技术装备主要部分的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占总造价的30%~35%。由此可见,目前,要降低轨道交通总造价的关键,在于轨道车辆、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的“中国造”。就地铁车辆而言,国内生产的地铁车辆价格仅为国外车辆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有关科研单位、院校和企业联合攻关,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机电设备国产化的关键难题(如车辆、设备的可靠性、信号系统、变频电机等)。 在重视整车设备国产化的同时,采取合资、合作方式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扩大国产化比例,同时注意开发易换易坏易消耗备品及材料的研制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国产化基地,建立国家实验室,参与国际竞争,打入国际市场。六、轻轨交通的特点和适用性 (1)轻轨交通的特点:城市轻轨运输是一种填补地铁和公共汽车之间空白的一种交通工具。其特点是:方便灵活,投资少,基建费用低,约为地铁的1/6;运量大,约为公共汽车的3~4倍;速度快,约为公共汽车的2倍;运营成本低,只有公共汽车的50%左右;适应性强、节能、污染少、票价低、安全舒适,营运比较准时,经济效率高。此外,容易融入城市现有格局,新型轻轨车辆噪声较小,低于现有公共汽车和卡车。基于上述许多优点,轻轨交通在我国各大城市中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 (2)轻轨交通的适用性:对于城市交通要进行合理规划,实现城市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前期规划中需将轨道交通与现有的城市公共交通统一考虑,有序调整,一方面要研究城市公共汽车、电车、地铁、轻轨、出租汽车、轮渡等各种交通工具的转换,以及与机场、火车站、港口等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努力创造便利的换乘条件;另一方面应合理安排这几种交通方式在城市中的布局,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出租车、轮渡为补充的主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应该突出两点:一是立足于快建,迅速解决城市交通矛盾,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量的需求;二是因地制宜,不要盲目追求高标准,该建地面、高架的决不钻入地下,该建轻轨的决不建地铁。轻轨交通是介于地铁与公共汽、电车之间的中运量的交通工具,列车编组1~4辆,单向小时运输能力为1万~3万人次。适合于百万人口的大中城市,大城市的近郊区、区域内。其中单轨列车,构造轻盈、造型美观,适于城市观光线、公园及大型展览会场附近,尤其适合旅游城市。导轨交通主要用于市区与卫星镇,并可作为铁路与公共汽车之间相衔接的交通手段。空中客车,占地很小,没有拆迁工程,建设速度快,容易克服地面障碍,如跨越河流、山谷和建筑物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