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量化方法研究

   2006-04-29 中国路桥网 佚名 7440
城市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量化方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公共汽车、小汽车、出租汽车、轻轨、地铁等各种交通方式在使用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出行时间成本以及外部成本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确定了城市出行成本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各个城市优化交通结构提供依据。关键词:交通方式;出行成本;数量化 城市交通方式无论是采用自行车、摩托车、公共汽车,还是小汽车、地铁运送乘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乘客的空间位移,当然作为客运存在舒适性的要求。然而在此过程中,不同运载工具的运送时间不同、运载乘客的数量不同、运载工具的使用税费不同,占用道路设施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对环境和乘客心理的影响也不同,而这些方面直接影响运输的成本和效益。城市可利用的交通空间和设施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哪一种交通方式可以取代全部的出行方式。然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科学地使用交通资源,并且从经济性角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需要对城市交通的出行成本进行数量化的研究。1研究现状1.1国内的成本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在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有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出租汽车、公共汽车以及轨道交通等。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加入WTO的影响,我国的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尤其在大城市,由此导致的交通拥挤与阻塞以及居民出行时间的延误、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加剧了交通成本的增长,尤其是外部成本的增长。现在我国城市出行方式量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拥挤的探讨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交通与通讯系统,一个好的交通与通讯系统,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1][2] 由于城市居民的出行要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每种出行方式各有其适用范围、相对优势和服务范围,因此既要发挥各出行方式的优势,又要使其能互相协调以满足居民出行的不同需求,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得合理的社会、环境、交通、经济及生态等综合效益,这就需要对城市出行方式的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居民所希望的快速、可靠、方便、灵活、安全和舒适的交通系统,并使这个系统以一个合理的成本为基础。我国对城市交通成本作过量化分析的城市并不多,只有台北市做过此分析,而其他的城市(如西安、无锡等)都是从城市客运结构入手,通过某一方面进行成本分析。台北市的城市出行总成本分为以下几项,见表1[3]所示。
台北市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成本分析,了解到了交通工具的使用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认识到了私人运输工具所带来的巨大的外部成本,正在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加大私人运输工具使用的税费以控制其发展,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重等。台北市已经引进台湾地区的第一个捷运系统,并搭配实施公车专运,除解除了交通拥挤、塞车问题外,还改善了交通污染。另外,台北地区在制定一种新的制度———共乘制度,通过共乘制度来减少车辆的使用数量,以降低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的产生。1.2国外出行成本的研究 在国外进行城市出行方式成本量化研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等,而且大多数国家也只是进行片面的研究,只有加拿大研究的比较具体。 具有“汽车轮上的国家”之称的美国是汽车机动化最早的国家之一,从20世纪初汽车在美国的出现到20世纪60年汽车在美国的普及,再到20世纪最后30年电力轨道交通在美国的兴起,使它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区域交通系统。美国在提倡“多种出行方式”即以方便出行为根本目的,为人们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交通方式,包括地铁、轻轨、公共汽车、市郊火车以及小汽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增强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也可以说,是为了提高小汽车的利用效率。与此相关的措施有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方便换乘,如采用全程通票和中途免费换乘;也包括改进公共汽车线路。设置公交快车专用线、增设“高峰小汽车道”(HOV--High-occupancyvehicle一般指道路中间的两个或以上车道,与其它车道有一定的分隔;每天随着上、下班高峰期车流流向的不同而改变车道的行车方向,如上午为进城方向车用道,下午变为出城方向车用道);还鼓励骑自行车和步行开辟步行街等。 在法国的巴黎有着一套详尽的数据资料可以作为城市出行方式量化分析的可靠依据。巴黎对城市交通外部成本的各项指标均以“单位乘车公里”为标准,得出的结果不仅适用于巴黎地区,而且可以推广到所有具有高效率公交网络的欧共体国家的城市。另外,巴黎根据城市交通在空间利用方面的频率来衡量出行成本。日本的铁路和地铁网络都很发达,承担很大的客运量,若以单位乘车公里来衡量,其外部成本将很低。因此,一般来说,公交车辆的平均载客率越高,其相对于小汽车交通的优势越是明显。 加拿大一般将城市出行方式的研究可以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来分析,而且在外部成本中包括外部经济成本与不经济成本两种。固定成本包括基础设施成本等,变动成本包括交通设施的折旧费、驾驶员的工资等。内部成本在这里指的是出行者的出行时间以及选择交通工具所承担的风险等,外部经济成本一般指外部效益,而外部不经济成本则指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加拿大通过城市的巴士、公交、轻轨、自行车、摩托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不同交通工具在以上各个方面所产生的成本研究,分析出影响交通成本的1/3为外部成本,并且有高达一半以上的为不经济成本。基于如此现状,加拿大已经自行研制开发了一种计算机软件系统———交通成本分析器。这是一种能够满足各种情况下交通成本估算的软件系统,它能够提供高达11种出行方式的20种成本在城市交通高峰和低峰时的成本计算。2交通方式的构成及计算方法2.1交通方式的构成 城市交通方式的出行成本构成如图1所示。从现有的城市出行方式入手,然后分别将其在使用者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出行时间成本以及外部成本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定量的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步行的出行方式只具有出行时间成本,因为它在其它各方面的成本相对于各出行方式来说很低,甚至接近于零,因此可以忽略不计。与步行相比,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多了外部成本,因为自行车是造成道路拥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像摩托车、小汽车、出租汽车和公共汽车在这四方面的成本都有所体现。 对于大城市才有的轻轨和地铁这两种交通方式来说,它们的基础设施成本属于政府重点投入的,相对于其它交通方式来说费用昂贵,根据分析的需要可以忽略不计。2.2各使用成本的计算方法 使用者成本"使用者在金钱方面的净损失,比如乘坐交通工具购票费用等,按实际发生计算。 基础设施成本"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和停车设施成本,针对于道路基础设施成本采用单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单位面积每个乘客所应付出的成本,而停车设施成本则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单位占地面积折合成土地的价格来计算。 出行时间成本"包括乘车内时间(指在交通工具上的时间)和乘车外时间(指从出发点到车站的时间、候车时间和换乘时间),这部分采用居民平均工资定价法来计算。 外部成本"主要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拥挤和交通事故几部分成本。这部分的成本量化难度较大,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拟采取方法为:对于空气污染,可根据车辆污染物排放量,欲消除该影响应支付的费用;噪声污染成本可根据降低噪声设施费用确定;拥挤成本可考虑由于车辆数增加,导致路段饱和度增大,从而降低车辆行驶速度,导致的行驶时间延长的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增加的影响;交通事故可根据统计资料确定。2.3研究方法举例 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成本在整个出行成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设想若没有交通的基础设施,交通出行又从何而谈。因此对于基础设施成本中的道路基础设施成本和停车设施成本的分析如图2所示。

图2是一个某城市道路的双向四车道的侧面图,假设此道路建设长度为10km,宽度为20m,建设费用1000万元,使用年限为20年。在这条道路上的主要出行方式是公共汽车、小汽车(包括私人小汽车)、自行车和摩托车等。由于交通工具在行驶中,前后车头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且车速不同时应该保持的安全距离也不同;同时,不同交通工具占用车道宽度不同,每辆车可能搭载的乘客人数不同,因此单位乘客在行驶中占用的道路面积也不同。国家的有关设计规范所规定的城市中常用的几种主要车辆占用道路面积见表2。

又因为每种交通工具载客的人数不同,这几种交通工具每年载客平均数及平均分摊到每种交通工具乘客所承担的费用见表3。 从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每位乘客所分担的道路基础设施成本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公共汽车。 而对于基础设施成本中的停车设施成本可以根据土地的价格进行折算。例如:一辆小汽车占用停车车位面积为40m2,该区域每平方米的地价可根据商品房房价进行推算,假如房价为3000元/米2,一般土地费用为房价的40%,楼房高度为8层,则地价9600元/米2,一个车位价值38.4万元,按长期贷款年利率5%计算,每天早8点到晚20点12个小时使用时间,则每小时停车费为:4.38元。上述方式的计算均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各城市之间不能采用同一标准,但计算的方法和模式是一致的。3结论 城市的各种交通方式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员的出行提供保障。不同交通方式都涉及到载运工具拥有者的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内部成本比较容易获得和计算。而外部成本计算或量化相对较为困难。本文为不同交通出行成本量化提供一种方法,各个城市应结合经济状况,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主要参考文献:[1]陆化普.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与方法.科技导报.1997.6.[2]赵旭.城市交通拥挤的经济探讨.城市规划汇刊.1994.1.[3]张学孔,郭瑜坚.城市公共与私人运输成本之政策意涵.2004海峡两岸智慧型运输系统学术研讨会.2004.8.[4]李林波,吴兵.交通方式选择中心理因素影响分析.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3.9.[5]李林波,吴兵.出行者心理因素对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6.[6]潘海啸,杜雷.城市交通方式和多模式间的转换.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3.[7]JeanVivier.大巴黎区的城市公交与小汽车交通的外部成本比较.国际公共交通.2000.1.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