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车站公共区设计

   2006-11-28 中国路桥网 佚名 7270
浅谈地铁车站公共区设计摘要:对影响地铁车站公共区布置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公共区布笠的设计要点。关键词:地铁车站;公共区;设计1车站公共区建筑型式分类1.1车站功能分区 车站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设备用房区、公共区、轨行区3个基本部分。车站公共区是指乘客进出站所通过的空间,又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区之间用栏杆分隔。1.2公共区建筑塑式分类 (1)集中布置型式。集中布置型式(图1)分为设置中厅和不设中厅7种型式。集中布置型式车站的公共区空间利用率高,视野开阔,建筑效果良好,车站规模小,目前运用最为普遍。双层岛式和双层侧式站台车站均适用这种布置方式。 (2)分散布置型式。南京地铁中胜站(图2)、北京地铁10号线呼家楼站(图3)为分散布置型式。2车站公共区设计要点2.1满足客流需要 公共区布置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客流顺畅,无堵塞拥挤,能满足正常情况下客流的通行和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设计合理的公共区布置能让去向不同的客流形成有序的客流,避免客流交叉,引起混乱,充分发挥公共区空间的使用效率。图4、图5显示了各种不同客流在站内的主要流向。2.2方便车站管理 车站管理主要是指车站工作人员对车站设施的管理和对乘客行为(次序和安全)的管理。 集中布置型式车站是车站管理最为方便的地铁车站型式。但有些车站由十各种因素的制约,布置成多个独立站厅,这种型式的车站应尽量考虑在各个分散的站厅间设置联络通道,便于出站乘客选择方向,方便出站乘客,同时也便于车站的管理。2.3合理布置机电系统设备 地下车站由于空间封闭,与地面联系需通过其它空间转换,比如风道、出人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区间隧道等。车站公共区有很多系统设备,如通风空调系统、动力照明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系统、AFC系统、FAS和BAS系统、通信信号系统、乘客咨询系统等。所有这些系统的终端设备的安装、运输、管理、维修、更换等均需有适当的空间和合理的流线。如果公共区的空间零乱,平面布置不够合理,会给这些系统设备的安置带来困难。合理的布置这些设备系统,能为乘客提供一个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2.3.1通风空调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主要任务是为乘客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庞大,通风管道粗大,占用空问多,布置不够灵活。应避免通风管道出现过多的弯道和回转路径,减小通风阻力,节约能耗,便于通风管道的敷设安装和保障通风空调系统的使用功能。2.3.2 AFC系统终端设备 (l)售票系统设备。包括售票机、验票机、充值机、兑币机等。这些设备应沿着进站客流流线顺序摆放,同时尽量避免阻碍和干扰其它方向客流。另外,为了节省地下空间,车站售票亭一般兼有人工售票、验票、补票等功能,宜布置在靠近出站闸机处以方便验票和补票。 (2)检票系统设备。包括进站闸机、出站闸机、双向闸机。闸机台数应根据远期高峰客流量确定,并有适当的预留量。闸机的摆放对进出站客流的流线组织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布置应遵循:①设置在付费区和非付费区的交界处;②进站闸机应与售票机及楼、扶梯配合设置;③出站闸机应与楼、扶梯及出入口配合设置,④出站闸机和进站闸机应按规范规定的距离分开设置,使客流在付费区不交叉干扰、顺畅有序,无阻塞拥挤,以方便乘客进出站为基本原则。2.3.3乘客咨询系统 乘客咨询系统包括人工咨询和自动咨询。人工咨询一般在售票处通过车站工作人员与乘客面对面进行语言交流完成;自动咨询是乘客通过操作放置在公共区的自动咨询设备进行人机对话完成,并可通过系统终端与控制中心联系,处理各种乘客需要解决的问题。2.3.4其它设备 公共区还有其它一些设备,如消火拴、灭火器、垃圾箱、广告灯箱、报亭、银行自动柜员机、公用电话、隔离栏杆等,根据各自的功能,将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尤其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之间的隔离栏杆,它的设置对组织客流流线非常重要。2.4出入口布置 公共区主要通过出人口与地面联系。出人口的设置对公共区布置影响很大,它不仅要满足乘客正常出站和事故情况下的紧急疏散,还受到地面客流进站和地形条件限制,它与车站公共区的接口位置也因此受到限制,不同的接口位置要求公共区有不同的平面布置方式。一般车站的每个公共区必须设置2个以上直通地面的出入口。2.5竖向交通设施 竖向交通设施是指从站台到达站厅路径的设施,主要有楼梯、自动扶梯、直升电梯。楼、扶梯设置数量应满足进出站客流正常通行能力和在事故情况下的紧急疏散要求。3结束语 地铁车站公共区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地铁运能的发挥,影响着乘客的出行时间以及乘客的安全疏散,因此,地铁车站公共区的设计应充分体现这些基本要求和功能。参考文献1 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