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曲线加宽、超高程序符号
A—路肩宽度 B—路面宽度 I0—路肩坡度 I1—路拱坡度
IB—超高横坡 IX—路线纵坡,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BJ—路面加宽值
BJX—X距离处路面加宽值 W—未加宽前路面宽度 WS—待求定的路面加宽值
M—加宽缓和段起点桩号 N—加宽缓和段终点桩号 HN—路基内缘与设计高之高差
HW—路基外缘与设计高之高差
超高及加宽计算
⑴.功能及适用范围
①.绕中轴旋转的超高及加宽计算。
②.绕中轴旋转的超高及加宽计算。
⑵.有关规定
①.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线时,横坡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小于1/330。超高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当超高渐变率太小时,超高的过渡可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之内。
②.路肩横坡:A、直线路段的路肩横坡可与行车道横坡相同。B、曲线段的路肩横坡:当硬路肩宽度≥2.25米时,曲线外侧路肩横坡的方向及其坡度值见表1。
路肩横坡方向及其坡度值 表1
行车道超高值(%) |
2、3、4、5 |
6、7 |
8、9、10 |
曲线外侧路肩横坡方向 |
向外侧倾斜 |
向外侧倾斜 |
向内侧倾斜 |
曲线外侧路肩坡度(%) |
-2 |
-1 |
与行车道横坡相同 |
当硬路肩宽度<2.25米时,曲线外侧路肩横坡的方向及其坡度值与行车道相同。
路肩横坡方向与坡度变化处应设过渡段,过渡段的渐变率规定见表2。
路肩横坡过渡的渐变率 表2
与行车道横坡方向相同时 |
<1/150 |
与行车道横坡方向相反时 |
1/100 |
路肩的横坡改变倾斜方向的旋转轴为路缘带外侧边缘。
⑶.程序清单:
①.中轴旋转
ZHONG
K“I1”
Z=0
Lb1 1
I“I0”
Goto 9
Lb1 2
C“ZH”:J“IB”:S“LS”
X=Abs(Q-C)
F=0
Lb1 3
D=-K/100+(K+J)*X/100*X
Goto 9
Lb1 4
W“BJ”
L=2KS/100((K+J)/100)
M=0
Lb1 5
X<L
Lb1 6
P=X/S
X<L
Lb1 7
Goto 9
Lb1 8
Lb1 9
符号意义
操作符号及意义 表3
操 作 |
意 义 |
Z=0 |
直线、ZH(HZ)点路基外缘的高差计算。 |
Z≠0,F=0 |
X距离处路基外缘的高差计算。 |
Z≠0,F≠0,M=0 |
二、三、四级公路缓和段路基内缘的加宽、高差计算。 |
Z≠0,F≠0,M≠0 |
各级汽车专用公路缓和段路基内缘的加宽、高差计算。 |
HP—直线、ZH(HZ)、ZY(YZ)点路基边缘与设计高之高差。
②.边轴旋转
BIAN
I“I0” :K“I1”
Z=0
Lb1 1
Goto 9
Lb1 2
J“IB”:C“ZH”:S“LS”
X=Abs(Q-C)
F=0
Lb1 3
Goto 9
Lb1 4
W“BJ”
L=KS/100(J/100)
M=0
Lb1 5
X<L
Lb1 6
P=X/S
X<L
Lb1 7
Goto 9
Lb1 8
Lb1 9
符号意义
操作符号及意义 表3
操 作 |
意 义 |
Z=0 |
直线路基中心的高差计算。 |
Z≠0,F=0 |
X距离处路基外缘的高差计算。 |
Z≠0,F≠0,M=0 |
二、三、四级公路缓和段路基中心的高差、内缘的加宽、高差计算。 |
Z≠0,F≠0,M≠0 |
各级汽车专用公路缓和段路基中心的高差、内缘的加宽、高差计算。 |
HF—路基中心与设计高之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