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企业如何规避经营风险

   2005-09-17 网络 未知 19510

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部分企业显现出与市场化不相适应的地方,有的业已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丧失了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这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因素使然的结果。在目前建筑市场还不是很规范、机制也有待健全的情况下,建筑业企业如何提高在市场中抵御、抗拒施工风险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客观分析市场,建立科学的市场分析、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合理化解风险,并不断探索预防、控制、转移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建立完善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机制

建筑风险包括建筑延期、费用超支、建筑质量不符合原定标准以及项目中途流产等几种情况。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采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合理分配风险、有效控制风险。因此,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引导和调控工程风险管理,并且尽量避免行政干预。同时也应注意到,在我国工程风险管理尚属新生事物,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应尽快完善建筑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依法推行意外伤害保险,积极培育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

建立信用机制,完善监督管理

重合同、守信用,守信受益、失信受罚,促使业主和承包方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同时,在完善业主对承包方考察的同时,应建立健全承包方对业主的考察制度,并利用信用保证和利益制约手段建立一种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内在动力机制,增强建设市场主体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能力,同时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规范工程建设中各方主体的行为,形成有效的调控机制和保障体系。用信用保证办法实现工程建设主体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种连带责任链,保证参与工程建设各方的正当权益,健全和完善一个开放的、具有竞争力

的建设市场,促进招投标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健康、有序地运行。

规范资本运作,确保资产安全运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方即建设单位日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施工企业垫资的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强大的资金支持体系,这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识,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这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实现良好的资本运作行为,确保工程项目成功运作。建筑施工企业效益的源头在项目部,项目不挣钱,企业就没有效益,这就要求无论是公司还是项目部,都要保持“现金流”不中断,一旦“现金流”的源头变成了荒漠,企业“资金链”中断也就为时不远了。

密切联系市场,加快信息化进程

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信息,建筑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以专业队伍为主、信息化方式运作、规模化集团推进、实体化具体实施的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只有形成信息、资产、人力、物力的规模效应,发展才会实现质的飞跃。建筑业企业充分掌握、利用市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及时了解外界信息,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有选择地多渠道、全方位展开经营活动,不仅可以大力开展合作经营,分包施工、配合施工,而且还能有效保证规模效应及良好的收益。同时通过适时地掌握国家的新政策、新动向,与技术进步相联系,提高专业化水平,

强化资源的最佳配置,也是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实现风险转移和控制的有效途径。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配、转移风险

深化改革、调整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全行业的发展质量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企业可以探索、发展规模经济,通过搞好主业,不断加速专业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实体化实施建筑业,并积极向其他领域延伸、渗透,发展规模经济,把建筑业逐步发展成为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综合性大产业。另外,我国建筑业拥有较为明显的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也可以通过有的放矢地实行专业分包,实现风险转移,降低风险。把部分专业性极强的工程分包给专业施工单位,这样既可以提高专业施工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选择、管理、利

用好专业劳务分包企业,全面发挥自身的强势,实现合理的风险转移。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立、健全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提高广大建筑业企业认识、规避建筑风险的能力,实现具体项目的成功运作更是所有业内人士都无法回避的课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