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2016-01-17 中国路桥网王小明53730
核心提示:前言:学习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实践证明,其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同类工程的质量过程控制是值得借鉴及
前言:学习钻孔灌注桩泥浆护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实践证明,其防治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在同类工程的质量过程控制是值得借鉴及推广。

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噪音低、振动小、桩长、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换自如,桩尖能 可靠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但是,从钻孔开始至成桩结束,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因此质量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1、钢筋笼上浮

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的钢筋骨架,在浇砼过程中,骨架位置比原设计位置高出,俗成“浮笼“。

1.1原因分析

1)钢筋笼骨架内径与导管间距小,粗骨料粒径太大,主筋搭接焊头未焊平,在导管提升与下沉回来过程中,法兰盘挂带钢筋笼。

2)钢筋在安装过程中,骨架扭曲,箍筋变形、脱焊脱落或者导管倾斜,使得钢筋与导管外壁紧密接触。

3)有时因机具故障,浇砼时停歇,导管与钢筋间砼已凝结,提升导管时将钢筋带出。

4)浇砼速度过快,砼面升至钢筋笼底,产生向上“浮力”,导致钢筋笼浮上来。

1.2处理办法

1)刚开始浇砼就出现“浮笼”,主要是导管与笼之间有挂带现象;应立即中止浇砼,反复上下摇动导管或单向旋转。

2)在浇砼过程中,随着导管拔出,笼上浮,但砼面不动,亦是因导管与笼间有挂带现象,应反复摇动导管,重复使之上下移动,以切断二者联系。

3)在浇砼过程中,随着砼面上升,笼上浮,即应控制砼浇量及速度。

2、沉笼

已经沉放到设计深度位置钢筋,在浇砼过程中,钢筋笼坠落,钢筋骨架比原设计位置低,俗称“沉笼”。

2.1原因分析

1)吊筋与主筋之间或分段钢筋之间焊接不牢固或吊环脱落。

2)上下振动导管时,导管挂带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很大外力,吊环松脱,而一旦导管与钢筋笼脱离时,笼沉入孔中。

2.2处理办法

1)如笼沉入砼深度不深(小于2米时),可暂不处理,继续浇砼,待基坑开挖后,在原桩位上人工或机械挖土,凿出桩头钢筋接高上来,桩头砼须凿毛,再浇灌高出原标号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在开挖基坑后凿除桩头浮浆时发现沉笼,但不知沉入深度,此时须重新补桩 或请设计人员核定在基础结构上采取加固措施。

3、导管拔空

在浇砼过程中,导管脱离砼面,泥水进入导管中,造成桩身变小或断桩。

3.1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过快上拔导管。

3.2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导管提升速度,在提升前应测量砼面高度,计算导管埋入砼长度及本次可提升高度。

3.3处理办法

1)当导管拔空时,应迅速将导管插入砼中,利用小型水泵或小口径抽水设备,将导管中水抽出,继续浇砼。

2)迅速提出导管,重新设隔水球冲出导管后,应将导管继续下降,直到导管不能插入时 在少许提升导管,继续灌注砼。

4、埋管

在浇砼过程中,导管买在砼中,没有及时拔出,砼硬化后,形成废桩。

4.1原因分析

1)砼初凝时间短 ,或施工机具 、电力供应等原因所致间歇时间长,重新浇注砼时下部砼已硬化,导管拔不出来。

2)导管被钢筋挂住。

3)浇砼过程中孔壁坍方,大量泥砂将导管埋没。

4.2预防措施

1)砼初凝时间一定要保证正常浇注时间的2倍,夏季施工时应加缓凝剂,保证砼的连续供应、浇捣。

2)避免导管挂带钢筋笼。

3)防止孔壁坍方措施:护筒原土深度至少1m。根据现场土质特征,正确选用护壁泥浆。泥浆浓度不宜过低,严禁放清水入孔。在相邻刚浇灌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距离不得小于4倍桩径,或最少间隔时间大于36h。

4.3处理办法

1)当导管挂带钢筋笼,如果发现钢筋笼埋入砼不深,可提起钢筋笼转动导管,使导管与钢筋笼脱离,否则只好放弃导管。

2)导管埋入砼中拔不出,一般作废处理,同设计人员核定后重新补桩。

5、桩位偏位偏差较大

基坑开挖后,对照轴线检查桩位,桩位偏差超出规范允许范围。

5.1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放样有偏差或机械钻孔定位不准确。

2)开挖基坑时,一次性挖土深度过大,土侧压力造成桩位错动。

5.2预防措施

1)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现任心,钻孔定位准确。

2)开挖土方应分层开挖,每次挖土深度控制在4m左右。

5.3处理办法

如桩位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范围较大,应请设计人员核定,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如果是单桩基础,一般应重新补桩。

6、桩头冒水

在基坑垫层砼浇灌完毕,桩头部位出现渗水现象。

6.1原因分析

1)砼浇注不密实,桩身(尤其是桩头部位)有裂隙或夹泥,砼中石子粒径太大,级配不均匀。

2)浇砼时,泥浆相对密度过大,砼与主筋之间有夹泥,地下水沿着夹泥冒出。

3)在基坑开挖时,挖土机械碰撞桩身,造成桩头部位有裂隙。

4)截桩时风镐等机械过度冲击桩头部砼,致使桩头砼产生裂缝而渗水。

6.2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砼质量,粗骨料粒径以5~25mm为宜,浇捣过程中经常上下振动导管。

2)严格控制泥浆相对密度和稠度,使其保持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3)土方开挖时,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桩身。

4)截桩时,一般控制截桩部位距设计桩头距离在1m左右,此1m段长度砼须人工凿除,严禁用风镐等机械修凿。

6.3处理办法

1)如发现有桩头冒水现象,应请检测单位测桩身砼强度、桩身有无缺陷,对仅限于桩头一段长度范围内出现裂隙的,应凿除桩头砼,直至露出坚实砼后再灌高出原等级一个强度等级的砼。

2)如桩身质量有严重缺陷,应请设计及检测中心核定是否须重新补桩。


作者:王小明
单位:中交一公局一公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 jcz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