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建筑企业发展思考

   2015-11-29 中国路桥网张志文337980
核心提示:今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交通运输部、住建部等多个部委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广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投资建设的PPP模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交通运输部、住建部等多个部委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广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事业投资建设的PPP模式。当前,PPP模式下的建筑市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建筑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建筑企业,PPP模式成为当前发展中最大的考验,快速适应新模式下的角色,还需在资本运作、成本管控、运营能力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资本运作通道

PPP模式,首要是解决资本问题。但不能将其仍然定义为以往的垫资行为,而是在垫资的基础上需要高度融入公担风险的义务,也就是说需要将以往的垫资行为转换为投资行为。但建筑行业经营者长期以来大都是执行承建义务,转换投资角色和义务自然就需要专业的项目评估、投资、资金管控、经营等一系列的人才团队,这将成为建筑企业角色转换中的难题。因此,有能力在集团内部解决资金的企业借鉴“城投”模式应该会少走弯路。

从长远发展而言,建立与金融机构的纵深合作则为最快捷方式。在项目操作过程中,作为市场参与主体,建筑企业应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充分利用自身资信优势和项目实施主体的专业优势,以促成项目主体的快速建设与运营。这样不仅能够快速实现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金融产品顺利销售。基于此,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专业对接金融机构、能够根据项目需求迅速为金融机构提供项目发展建议和资金投入计划的部门或团队则尤为重要。

利润成本管控

注重机械作业,减少人工成本。建筑业向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大量的农民工作为一线建筑工人,这是个庞大的群体,也是创造整个产业链中最大价值的群体。但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民工劳动力供应也正呈大幅下滑态势,这也是致使当前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的主因。因此,要大力推广机械作业,普及先进作业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项目成本。

应用互联统筹,增强物备周转。物资材料设备等成本通常占工程成本的一半以上。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需的物资材料设备的数量及类别众多,生产加工、采购、运输、存储等环节长,同时材料价格等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因此物资材料设备成本的因素也往往成为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如何加强对物资材料设备环节的成本管控,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技术发达与大数据丰富的时代,合理应用互联网有效整合统筹所需物资设备,不仅能够缩减运转周期,也大大节省了物备成本。

提升沟通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具有单体工程额度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沟通管理成本也占据了很大部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管理职能的单位应该包括项目公司、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施工班组、监理单位等。通常,施工单位承担着整个项目管理的成本,因此,项目经理以及与其他各单位对应的联络沟通人员,不仅需要有精准的评测分析能力,更要有有效的施工管理效率和沟通能力,从而减少无效管理及差错发生的概率,以此降低沟通管理上的成本。

打造运营能力

与以往的BT、代建、单一承包等模式相比,PPP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增加了“运营”环节。因此,未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营管理环节将成为企业竞争核心中的核心。笔者以为,未来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应抓住以下两方面。首先应将打造基础设施对其他产业的基础服务与沟通链接能力作为重点。传统产业分类中,建筑业被归为第二产业,主要分类是基于建筑业的设计与施工环节。而未来以运营管理为主要任务的建筑业,其核心职能则是为其他所有产业提供基础服务,特别是当前发展势头强劲的第三产业,因此,未来建筑业或将可以定位为服务业的服务业。也正因此,未来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管理重点应突出其基础服务与沟通链接的职能。旨在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转和为其他产业之间提供便捷服务,使项目发挥最大价值。其次,打造基础设施工程维修养护、升级改造的核心技术及管理能力。根据PPP模式趋势分析,未来基础设施建筑市场将逐步由新增项目建设向存量项目运营管理为主。如何保证存量项目保持其健康良好使用状态,同时契合城市发展、科技进步、适应大众最新的使用要求,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将成为建筑企业最主要的核心任务。

就当前看,PPP模式已成为新常态。因此,建筑企业要迅速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和健全适应PPP模式下的项目运营管理体制,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方可在未来PPP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甘肃静宁建筑企业集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论文
  • jcz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论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津ICP备20006083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100290号